牙齦/牙肉腫痛就係關牙周病事?其實有很多情況也可能導致牙肉痛,輕則刷牙用牙線時用力過度、吃熱或硬的食物時不小心,有機會令牙齦受傷。牙齦屬於軟組織,而軟組織自我修復時間大約需要兩星期。因免疫力問題而生飛滋﹝口腔潰瘍﹞也是常見的牙齦腫痛成因,有時候「熱氣」、「唔夠訓」、「壓力大」,免疫力低下的狀態時會比較容易出現口腔潰瘍的問題。
如牙肉腫痛並非由於外在創傷或免疫力低下而引起,那麼則有機會是因牙齒問題而令牙肉出現不適的症狀,例如牙齦炎、牙周病、智慧齒長出、蛀牙、牙瘡等。
當牙菌膜及牙石積聚,會令牙肉組織受感染,繼而出現紅腫流牙血等症狀。牙肉在發炎充血的狀態下,變得比較敏感,當刷牙時刷毛觸碰到或吃東西時有食物刺激,牙肉就會感到不適。牙肉發炎的初期稱之為牙齦炎,只要進行洗牙把積聚在牙肉附近及牙齒表面的牙菌膜及牙石清除,再配合正確的刷牙及牙線牙縫刷使用技巧,控制好細菌量,牙肉便可恢復健康。
當牙石量多或堆積的時間愈久,細菌就會開始破壞侵蝕牙骨組織,然後繼續深入到牙腳範圍。這種已出現牙骨減退的情況,已經不止單單是表層牙肉發炎的問題,而是需要針對牙肉底下深屠的細菌及牙石的處理,進行牙周病治療。牙肉底部的細菌被徹底去除後,病人維持好牙肉表面的清潔,牙周病便可得以穩定,牙肉腫痛問題將可得以解決。
智慧齒生長在牙列中最後的位置,隨著人類進化,顎骨縮小,很多情況下智慧齒未必有足夠的空間生長而形成阻生智慧齒。由於智慧齒清潔比較困難,容易助長細菌,細菌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加上身體抵抗力免疫力薄弱,便會出現牙肉腫痛。採取較保守的治療方案可以以藥物控制發炎,但有機會發炎問題會翻發,則「治標不治本」。如拔除智慧齒則去除了問題的根源,沒有智慧齒後的位置又比較容易清潔得到,牙齦腫痛問題便可解決。
蛀牙由淺至深,初期蛀牙牙齒表面有機會未有牙洞形成,比較難發現。當蛀牙愈來愈深,出現牙洞,牙洞將積聚食物殘渣及細菌。長期「攝野食」的情況下,牙齒附近的牙肉會被食物殘渣壓住,從而出現牙肉不適或流牙血等。牙洞內細菌氾濫,亦會影響附近組織的健康。
嚴重牙周病或蛀牙,甚至是牙齒創傷,都有機會令到牙神經受細菌感染,形成牙瘡。細菌感染後的牙神經會有發炎產物膿液釋出,但由於牙根底部並無空間讓膿液流走,於是便會有通道形成,讓膿液經牙肉位置排出,就像「暗瘡」的情況相似,也會為患者帶來疼痛不適。詳細的治療方案需要醫生臨床檢查後,確定病因,才可為病人提出處理的方案。
除此之外,荷爾蒙轉變例如懷孕或經期、藥物副作用影響例如服用抗癲癇藥物或類固醇藥物,都可能會令牙肉出現腫脹的情況,維持口腔清潔有助減低發生的機會。
提提你 - 你有權按自身需要選擇不同的牙科醫生,建議你參閱已上載於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頁上的註冊牙醫名單作出最符合你個人需要的選擇。以上內容旨在向你簡單介紹相關牙科程序的性質及影響,讓你在選擇牙醫及相關治療方法的時候能夠作出知情的決定。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關鍵是你必須對不同治療方法及程序有基本認識及了解相關風險。同時,以上內容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為你的健康著想,請向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