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牙痛嘅藥物點樣揀?
牙痛但又不能即時去看牙醫,可以怎麼辦?很多人都會先服用止痛藥,以暫時緩解疼痛。不過,非處方的止痛藥也是藥物,需要首先了解藥物成份,考慮哪一種最適合自己,或先諮詢你的牙醫,以作出最安全、最有效的選擇。
如何選擇合適的止痛藥?
1. 布洛芬(Ibuprofen)
牙科中最常見的非處方止痛藥成份是布洛芬,一種非類固醇消炎藥物 (NSAID),止牙痛成效很好,因為它可以減輕炎症,而大多數牙痛正正是在發炎中。
如正在服用阿司匹林(Aspirin)、ACE抑製劑、抗凝血藥(俗稱薄血藥)等藥物,使用布洛芬請先詢問醫生意見。長時間使用布洛芬會刺激或損害胃、腎臟和肝臟,也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 對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對乙酰氨基酚是另一種常見用於治療牙痛的非處方止痛藥成份,比較普遍的藥物牌子包括必理痛,適合無法服用布洛芬的人。然而,它是一種鎮痛劑,沒有抗炎特性,但有退燒作用,常用於因牙患而發燒的兒童或成人患者。
長期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服用期間飲酒可能導致肝損傷,服用時要加倍注意。
3. 可待因(Codeine)
可待因有強力的鎮痛作用,紓緩疼痛效果良好。但由於可待因屬於鴉片類止痛藥,劑量不對可能會造成藥物中毒,影響自律神經的功能。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依賴和上癮,因此需謹慎使用。
低可待因含量的藥物,在有註冊藥劑師的藥房一般可買得到。副作用包括嗜睡、頭暈、食慾不振和便秘等。服用後應避免駕駛和操作機械等工作。
牙醫有時會使用可待因和必理痛的合成複方(Panadeine),尤其是在出現嚴重疼痛或對其他止痛藥成份有過敏反應的情況。
使用止痛藥需注意什麼?
1.了解藥物的效用
要選擇適合的非處方止痛藥,首先要了解每種類型的疼痛管理方式。更重要的是,需要知道它們對你是否安全。
2. 注意藥物的相互作用
如本身患有有長期疾病或隱疾,服用某些止痛藥可能會導致嚴重問題。此外,如果正在服用任何處方藥,需要注意藥物的相互影響作用。
3. 服食前先諮詢
最好在服用任何止痛成藥之前諮詢你的醫生、牙醫或藥劑師。
4. 遵循劑量建議
即使止痛成藥無需處方即可購買服用,但不遵循劑量建議可能會使用過量,亦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所以,遵循標籤上的劑量建議同樣重要。
5. 不應長時間服用
未經醫生允許長時間服用止痛成藥可能會有損健康。以止痛藥緩解疼痛只是權宜之計,應盡快約見牙醫解決牙患。
6. 不要把阿司匹林放在牙齒上,按照包裝說明指示吞服止痛藥物
有民間療法認為將阿司匹林放在牙齒上可以緩解疼痛。這是不正確的!藥物的酸性會進一步損壞牙齒及牙肉黏膜等軟組織,造成化學焯傷等口腔潰瘍的情況。
看牙醫徹底擺脫牙痛
服用止痛藥可能有助於暫時緩解疼痛,但效果可能不太顯著,亦是治標不治本。如果諱疾忌醫,牙患很可能會變成更嚴重和更高風險的問題。真正解決疼痛根源的唯一方法是去看牙醫。
看牙醫期間,可能會拍攝X光片,和對牙齒進行詳細檢查。如果觀察到蛀牙或其他牙齒問題,牙醫將會提供詳細的治療計劃,通常包括清除蛀牙,然後進行填充補牙或訂制牙冠,並可能會處方止痛藥和抗生素。
並非所有牙痛都是由蛀牙引起的,但謹慎起見應盡快去看牙醫,而不是希望牙痛問題自行消失。即使幾天後疼痛消退,也可能存在需要解決的潛在隱患。
如有疑問,請諮詢你信任的家庭牙醫。
提提你 - 你有權按自身需要選擇不同的牙科醫生,建議你參閱已上載於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頁上的註冊牙醫名單作出最符合你個人需要的選擇。以上內容旨在向你簡單介紹相關牙科程序的性質及影響,讓你在選擇牙醫及相關治療方法的時候能夠作出知情的決定。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關鍵是你必須對不同治療方法及程序有基本認識及了解相關風險。同時,以上內容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為你的健康著想,請向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